些不相信的说道。

    他本以为他的师父来到九江后,肯定是立马局势大变,痛击四国联军,短期的就击败四国联军。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师父用半个月的时间,才彻底的把韩世杰的包围网给打破,从而断掉了韩世杰进军郢都的想法。

    又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吴起才把残余的部队重新集结在新的一个点上,与韩世杰对峙。

    .而这个时候侯威龙觉的,吴起应该大放异彩的时候,彻底的击溃韩世杰的军队,但是侯威龙发现自己错了,吴起没有在进半步。

    他问吴起,吴起给他的回答,韩世杰封锁了他任何突击的可能性,一但战之,必败,只能守之,等待机会。

    其实这也不能怪吴起,没有能力,因为整个西部都在韩世杰的掌控下,资源,兵力都十分充足,但时间的击败根本不可能。

    如果现在还是韶华或者别的将领指挥,恐怕早已经完败了,而且吴起这个时候与外戚势力写信,希望能得到外戚势力的帮助。

    当然为了得到景家的支持,吴起也是给楚悼王写了一个大逆不道的上书。

    这个上书就是楚悼王百年之后,必须由熊当的后代继位……

    一开始楚悼王是不愿意的,按照礼法来讲,这王位应该是他儿子来继位的,但是屈原的劝阻下,楚悼王只能接受。

    因为楚悼王也觉的仅靠吴起的军队是低挡不住这四国联军的,得需要一些援军,而这个援军就得是外戚势力。

    其实仅靠吴起的这些兵力,是能撑住的,但是反击太难了,不能轻易发动大规模的反攻。

    其实吴起是希望齐国能给四国联军制造出压力,然后兵力回去一部分,吴起在进行反攻,但是从情报上来,齐国是宣而不战,虽然对四国联军宣战了,齐纠也进入了赵地,但并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看样子是不想陷入大规模会战的泥潭。

    所以吴起不得不像外戚势力求援,当然如果外戚势力不给援兵,吴起也不用担心,因为他有把握坐镇九江与四国联军消耗到对方退兵。

    只是他还有着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要削藩,改革楚国,如果要打消耗,不知道还有几个年头呢,为了自己的大计,他选择上书楚悼王,求援外戚势力,以熊当的子嗣为王为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