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没逃脱数码眼,形迹十分可疑。

    迈正步走过去,拦在郑氏身前,视线居高临下,扫视两个婢女。将军杀人如麻,周身自带煞气,外加凶悍鬼脸,婢女纷纷垂头,吓的大气不敢出。

    郑氏紧张无比,捂算袋的右手,有些失血发白。武康看在眼里,和颜悦色道:“我听刘仁愿说,上官公拜相后,你夫君上官庭芝,拜左千牛备身。我脸很吓人吗,请抬起头说话,此乃尊重上司。”

    短时间的纠结,郑氏终于抬头,勉强作揖见礼。武康浅笑,柔声说道:“千牛备身很好,我也曾经做过,恭喜庭芝兄弟。让他好好干吧,争取像我这样,早日高升将军。”

    郑氏小声应诺,蚊子哼哼似的,武康呵呵怪笑:“庭芝升官时,我渡海出征,此刻我休假,他宿万年宫,始终不相见。等圣驾回京,左奉辰大将军,邀他拜访上司。劳烦娘子转告,在我手下办事,不会亏待他的。”

    又是声若蚊呐,武康闪开道路,望着她的背影,笑容开始诡异。明日香凑过来,压低声音说:“郎君好像对她,占有欲望很大。刚才你的眼神,想把她吃肚里,她的腿都抖了。”

    武康翻起白眼,狗屁的占有欲,你懂的不少嘛。转身望向盒子,慢悠悠走过去,轻轻打开盒盖。仔细清点名册,接连清点三遍,笑容深不可测,果然有猫腻啊。

    今天来的很早,帮媳妇放名册时,盒子里只有两份。十个妇人进殿,八个放入名册,该有十份才对。现在只有九份,丢失的那一份,结合郑氏表现,应该是她拿的。

    那么问题来了,拿走了谁的,为什么要拿?首先要搞明白,拿走谁的名册,才能确定原因。其实胸有成竹,不过兹事体大,想要彻底确定。快速打开名册,努力记住名号,全部放回原处。

    牵着明日香,离开禅院门,来到静安门。此乃李渊别庙,隶属皇帝宫闱,也由监门卫守护。所有出入庙者,都会登记注册,武康不断祈祷,希望执勤的,是左监门卫。

    左监门大将军,老战友刘伯英,爷俩关系很好,兴许能给方便。若是右监门卫,与领导没交情,估计不给查阅。来到门房旁边,刚想提出要求,右侧有人见礼:晚辈刘孟友,参加武将军。

    嗓门挺洪亮,循声看过去,是个小伙子。穿监门卫制服,年岁二十左右,看起来很精神。见武康迟疑,再行拱手礼:“好叫将军知晓,左监门大将军,是我的从祖父。”

    所谓的从祖父,即祖父的兄弟,关系十分亲近。武康不禁乐了,刘伯英的从孙,应该好说话。拉他到旁边,压低声音说:“发现些异常,需要查记录,确定入宫者。还请贤侄通融,若有其他问题,我找刘叔交接。”

    孟友纠结片刻,赔着笑小声说:“叔父你也知道,没有大将军批条,不能让你过目。不过我记性好,从辰时到现在,所有出入宫者,我都记在心中,这就报给叔父。”

    两人交头接耳,武康仔细聆听,比对脑中记忆。果然不出所料,缺少的那份名册,是丰乐坊的薛家。河东郡夫人府,恰巧也在丰乐坊,她本人也姓薛。

    由此可以确定,薛婕妤和上官仪,以此为宫联络点,正在秘密通信。以佛堂为掩护,比间谍还神秘,要说没诡异,打死都不信。只是不知道,两家神神叨叨,想密谋些什么。

    想到这里,嘿嘿笑道:“贤侄据实相告,武康感激涕零。请告知刘叔父,明日午时两刻,我去府上拜访。如果他没时间,还要劳烦贤侄,去修真坊通知。”

    刘孟友应诺,爷俩寒暄片刻,武康回到禅院。听着木鱼轰鸣,望着大殿牌匾,久久不能回神。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如遭雷击,手指开始哆嗦。涌起可怕的想法,额头淌出冷汗。

    后世史书记载,宰相上官仪,曾密谋废媚娘。最后全家被杀,郑氏流落掖庭,牵连了无数人。当时读唐书时,知道有这回事,却不知何时发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