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出兵攻打新罗。行动必须押后,继续等待吧,希望祖传玉佩,多坚持三五天。

    三月二十五,朝堂达成一致,采取围魏救赵,兵临辽东边界,逼迫高句丽撤兵。左骁卫大将军,郕国公契苾何力,出任辽东经略使。协助营州都督程名振,备战辽东前线。

    四月初三,玉佩换的钱,被李奉节败光。交不起房租,被客栈赶出来,身上只剩几十文。虽然不多,却够路费,回家就行啊。可他不乐意,再次进入酒馆,排解心中郁闷。

    不到半壶酒,听邻座交谈,声音非常低,是在谈论科举。他被勾起兴趣,端着酒杯偏头,见两人对面坐。背对着他的,身材瘦弱单薄,面对着他的,身材异常魁梧,左颊刀疤很吓人。

    刀疤脸武康,见小鱼上钩,扯诡异浅笑,低下头说道:“参加科举的,有九百多人,仅仅五人上第。再思兄您说,是圣人精益求精,还是考生虚有其名。”

    杨再思一饮而尽,呵呵笑道:“变之明知故问,圣人英明神武,自然精益求精。郭待封和张九龄,考卷确实不错,上第实至名归。其余举人考卷,我粗略扫几眼,逊色许多啊。”

    武康摇摇头,话语带着疑惑:“我还是觉的,其中有蹊跷。九百多举人,都是各州举荐,难道各种官员,都是尸位素餐?我也去了弘文馆,其中有份考卷,让我眼前一亮,我读给你听...”

    李奉节心头猛颤,刀疤脸背诵的,就是自己的文章。武康郎朗背完,有些意犹未尽:“如此锦绣华丽,读之心花怒放,思之余音绕梁,令人击节赞赏。实在想不明白了,以圣人的睿智,为何不取这篇?”

    杨再思翻白眼,变之真能装,这类狗屁文章,我半天写十篇。昧着良心,拍手叫好:“果真是好文章,令人高山仰止,闻之耳目一新。做此文的举人,必满腹经纶,有经世之才。变之说的对,此人不中第,实在匪夷所思。”

    李奉节眼眶微热,终于找到了知音。武康捕捉到,开始引导:“阅卷的韦洗马,堪称博学多才,如此好考卷,肯定会注意。再思兄你说,他是故意的吗,和卷主有仇吗?”

    杨再思撇嘴,也压低声音:“变之贤弟慎言,就算韦洗马认识他,也不会公报私仇。这是圣人亲试,他不敢徇私舞弊。再者说来,他阅完考卷,李御史还会审核。”

    配合的不错,武康挤眉弄眼,继续引导:“我还是不解,以李御史的博学,也会发现此文。难道公报私仇的,是监察李御史,他和卷主相识?”

    杨再思摇头:“变之有所不知,李御史审核完,会和韦洗马讨论,最后呈给圣人。如此美的文章,他若无故弃选,韦洗马不会答应,会举报给圣人的。”

    武康点头:“再思兄所言,确实有道理,可我还是不解。圣人慧眼识珠,只要看见此文,肯定会录选。难道韦洗马和李御史,都认识此举人,串通起来害他?”

    杨再思反驳:“变之所言,太过巧合,他们是朝廷命官,不会如此凑巧,都认识此举人。就算三人相识,韦洗马和李御史,也不敢蒙蔽圣人,这是结党营私。”

    忽听砰的一声,李奉节拍了桌子,冲两人抱拳。算袋里摸钱袋,倒出所有铜钱,拎包裹离开。气冲冲的样子,不是去衙门告状,就是找人拼命。

    武康悠然起身,见他出门往西,露出浅浅微笑。那是大理寺方向,你小子很不错,没让乃翁失望。猎狐计划展开,心里美滋滋的,摇头晃脑吟诗:“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古人诚不欺我。”

    还有心情吟诗,杨再兴脸都绿了,抹掉额头冷汗,急不可耐道:“我的变之贤弟,你看他那样子,要去大理寺啊。咱们落井下石,只是为待封出气,现在闹大了呀。”

    就是要闹大,只有满城风雨,才能对付无忌。如此天赐良机,以许敬宗的狡诈,以媚娘的睿智,以李九的阴狠,应该十拿九稳。如果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