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陕甘响应,相继爆发革命,陕甘总督长庚命马福祥募兵攻陕,马福祥以“甘民穷苦,不任兵革”为辞,

    按兵不动。清帝退位,马福祥联名通电承认共和,任甘肃临时议会议员。民国元年(1912)4月,甘肃

    临时都督赵惟熙与彭英甲争权构衅,几至交火。马福祥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入城,以“军队乃保护甘

    肃治安者,非都督辈纵酒任气之物”等语晓以利害,申明大义,干戈遂息,兰州得免蹂躏,由是得

    “善于劝解”之名。同年袁世凯政府任命马福祥为阿尔泰护军使,马福祥不愿离甘,未就任。5月又

    任命马福祥为西宁镇总兵,但马安良早有占据青海之心,遂极力反对马福祥任西宁镇总兵,7月14日

    袁世凯政府复令马福祥以西宁镇总兵兼署西宁办事大臣,马福祥仍未莅任。8月21日袁世凯政府任马

    福祥为宁夏镇总兵,宁夏得黄河灌溉之利,素称“塞上江南”,马福祥即率“昭武军”十三营计2500

    余人赴任。就任不久,与宁夏满营将军常连、阿拉善旗札萨克王爷塔旺札布结为异姓弟兄。辛亥革命

    后,蒙古王德尼玛(戒工活佛)和韩昌率蒙兵数百人,在两狼山扎营与民国政府军队作战两年之久。

    袁世凯派马福祥和塔王前去说和,经塔王总管班久以身作保,王德尼玛到五原河中船上会见马福祥,

    被马福祥设计拿获,解送北京。袁世凯以马福祥“智勇兼备”,特改宁夏镇总兵为宁夏护军使,节制队

    拉善、乌审、鄂托克三旗,授陆军中将衔,授二等文虎章。并亲自手书“护闱春泳”条幅,为马福祥母

    亲祝寿以拉拢马福祥。马福祥在此期间阻白朗于陇东,败卢占魁主力于惠得城,剿高士秀、达尔六吉,

    地方逐渐安宁。民国七年(1918)起马福祥在宁夏各县倡办回民小学59所,鞭中高级小学10所,初级小

    学49所,在校学生1230人。民国八年(1919)秋创办蒙回师范,为解决办学经费,带头捐银1500两。在

    导河(今临夏)捐款创办小学5所,共有学生500多人。他先后捐款修建和扶持上海回文师范、敦化小学

    、陕西女子清真小学,倡导女子教育。为规兴教育先后捐白洋10万元。主修《朔方道志》32卷,合捐修

    缮宁夏银川城南门城楼、四鼓楼、财神楼和北城楼,捐资刊印《大化总归》、《四典会要》等以及

    《环球名人德育宝鉴》、《昭元秘诀》、《黄石公素书》、《军箴》等古籍,并题签作序,出版发行。   辛亥革命时期的表现   辛亥革命,陕西革命军起义响应。清陕甘总督长庚妄想在甘肃组织反革命武装,扑灭陕西革命,即在兰州召集官绅开会商议对策。有回族老将甘州提督马进祥(字云卿,固原人,系马鸿逵、马廷贤的岳父)首先反对说:“我在南方多年(曾任广西、广东提督),看清目前形势。这次民军起义,是革命性质,不是过去的一般变乱,要慎重应付。”马福祥也认为:“甘肃财政困难,民生困苦,不宜再从事战争,目前的措施,唯有保境安民而已。”只有在籍的喀什噶尔提督马安良认为是为清廷立功建业的机会,积极主张用兵攻陕,并扬言要“马踏华阴庙,火烧长安城”。长庚即命他星夜向河州征拨门兵,编为西军精锐军十四营,任命他为“西军精锐马步全军军统”,自兼中军,马麒为前军分统,马占奎为左军分统,马麟为右军分统,马国礼为后军分统,配合振武军陆洪涛所部四旗一营,由陇东正面攻陕;另编靖洮军马国仁、骁武军崔正午归固原提督壮凯军军统张行志节制,由陇南进攻陕西,统归陕西巡抚、督办陕西军务的升允指挥。马福祥则以昭武军驻守兰州。   袁世凯任大总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