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京城里最近最热门的话题就是一个从六品小官的女儿被封为郡主并且指婚镇国公府世子的消息了。有知道徐家的纷纷表示徐鸿达命太好了, 大女儿嫁到了太傅府就罢了,小女儿直接成了郡主, 还是未来的镇国公夫人,真真是好命。

    徐鸿达笑在脸上,心里却止不住的流泪:说好的等闺女十八岁在出嫁呢?皇上你到底收了朱子裕什么好处, 那么迫不及待的想将我闺女嫁出去。他不知道的是, 皇上怕他外放了再把闺女带走, 到时候他就没办法在太后宫里瞧见美美哒闺女了,这才忍痛割爱, 便宜了朱子裕那小子。

    总归是个喜事,徐家大摆宴席, 往日来往的只有镇国公府、辅国将军杨家、沈太傅府是高门大户,平常的多半是同样品级的小官。可自打家里出了个郡主, 京城里许多一二品大员也通过沈太傅家的关系问徐府要个帖子, 旁的不说, 让自己闺女和郡主亲近亲近,也学学郡主的过人之处, 将来也能说个好亲事。

    据说郡主这个懿德的封号, 还是太后娘娘亲自选的,说嘉懿郡主多年来进宫陪伴太后娘娘,德行美好,才华横溢, 深得太后喜欢, 所以才选了这样一个高度夸赞其德行的封号。至于青青则表示, 脸有点红,她在宫里光给太后讲段子来着。

    青青得了郡主,也有人眼红的,旁的不说,大光朝一共三个亲王五个郡王,只有和亲王的长女在出嫁时封了郡主,还没有封地,而和亲王的其他嫡女庶女在出嫁时都未得封;剩下的几个亲王都曾经在盛德皇帝继位前和其有些龌龊,眼看着各家亲王府都有女儿备嫁,但皇上连提都不提,似乎像忘了这件事一般。而郡王府多半还好,他们的女儿最多也是个县主身份,只嘴上醋一醋罢了。

    而京城其他豪门贵胄的姑娘们对青青多半是羡慕态度,倒有一个人意难平,正是昌乐侯的女儿李元珊。她早在沈太傅府上做客时就和青青姊妹俩不对付,被青青的一幅画打了脸生了怨恨;后来又被朱朱撞破了在梅林里对三皇子表白被拒,更是恼羞成怒。此后每当在宴会场合碰见徐家女儿,定要阴阳怪气的说两句,但青青姊妹从来都是靠实力打别人脸的,从不废嘴上功夫,李元珊倒在夫人们之间得了个刻薄的名号。

    如今李元珊早已嫁人,没成为梦想中的三皇子妃,而是被家里许给了她表兄。虽也是老牌世家,但爵位也是只剩了最后一代,而李元珊又嫁的是小儿子,更没什么东西能继承,以后也是分出去过活那种。

    眼看着自己最厌恶的姊妹俩,一个嫁给了权利滔天的沈家,夫君又是正经的探花出身,以后前程自不必说;而青青的亲事让她两眼发红不说,这郡主的名头更是让她成宿的睡不着觉。她相公见她和发癔症似的整晚不知叨叨什么,吓得几日都歇在小妾屋里,愣是不敢回屋。

    这些红眼病的人青青自是不知,太后又让人给她做了成箱的衣裳打了各色珠宝首饰,亲自去宫里谢了恩,青青又要忙家里宴席的事宜。

    因为人来的人多,因此宴席分了三日,第一次是亲戚朋友和徐鸿达的同僚。第二、三日则是并不算相熟的人家,按品级分了日子。

    第一次办这么隆重的宴席,宁氏少不得提起十二分的精力,连朱朱都将朱宝放在婆婆那,亲自过来帮忙。酒菜什么的不用愁,朱朱从酒楼里调来四个大师傅和十个打杂的伙计,连各样珍稀的食材都一并送来。

    戏班子则是用的镇国公府的家戏,在镇国公老夫人这些年挚爱各类修仙故事的奇特爱好下,戏班子在追求唱、打的基础上,讲究的是既要唱好曲子,又得演好故事。如今家里有戏班子的人家不少,但多半唱的都是相同的剧目,到谁家都是这几出。镇国公府如今没有当家主母,只有一个姑娘打理家事,因此基本上不办什么宴席,京城众府近些年来都没听过镇国公府的戏。

    酒菜、戏班子都有了,宁氏和朱朱整日为宴席的流程、金银器皿、宴席座次、打扫更衣的屋子忙的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