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京城里,皇帝呆坐在椅子上,好半天回不过神来。

    下头的官员更是被徐丹秀的一番话说得抬不起头来。

    那些原本想要借此机会和御史一起弹劾许晗的官员,纷纷的缩着手,将袖袋里的奏折藏了起来。

    他们起初收到许晗弑父的消息时,觉得这个人已经丧失了基本的道德伦理,怎么能执掌一方大军?

    甚至他们如许昭,范知春想的一样,想奏请皇帝把镇北王这个王位给收回。

    现在,他们只能低垂着头,大气不敢出,生怕皇帝的目光扫到他们身上。

    皇帝想到了霍家,想到了霍七。

    在他为霍家平反后,霍七立刻奏请上战场,正是因为他们同徐丹秀说的一样,把君王和家国放在最高,最重的位置。

    而许均和许晗父子同样是这样的选择。

    为了君王,家国,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

    这样忠心耿耿的能被说成心狠手辣,丧尽天良吗?

    这样的人都要被弹劾,那什么样的人才不被弹劾?

    那些躲在后方享受荣华富贵,说着忠君爱国,孝道两全的文臣吗?

    皇帝嘲讽的想着,大约将这些文臣放到战场上,恐怕不用等到战鼓响起,这些人已经跑了个精光。

    哦,他们的借口都是现成的啊,上有老下有小,要回家尽孝,死了怎么办?

    如果他的子民都是这样的人,那谁去镇守边关?谁来护卫河山?

    还是说他们就等着蛮人踏破砾门关,反正对他们而言,并没有什么君王,家国。

    他们继续奉蛮人做君王,做着蛮人治理之国的子民就好了。

    他们根本不在意到底是谁让他们在此安逸的生活着,也根本不在意是谁用性命换来这一切。

    皇帝的目光如冬日里结起的冰凌,扫过那些官员,只觉得他们今日尤其的面目可憎。

    “郑明达,徐太妃的话你也听到了,朕倒是想问你,边关发生的事,就连兵部都还没拿出来讨论,你又是如何知道的?”

    虽说御史闻风而奏,可这风都还没刮起来,他是如何就感受到这风?

    难不成他还是钦天监的官员不成,可以未卜先知?

    皇帝的目光扫在那跳出来的御史郑明达身上。

    他不是没收到边关的奏报,他还知道这些人不知道的事情,本来他是要按住这个消息不发出去的。

    以免干扰到边疆的作战。

    没想到,竟然有人消息和他一样灵通,甚至,有可能比他还要快!

    到他这里的奏报都是六百里加急,已经是最快的了。

    还是说……皇帝忽然有些不敢去想了。

    郑明达被他目光扫到,连忙低下头去,大气不敢出喘。

    可他不得不回禀皇帝的文化。

    “回陛下,臣昨日从府衙回到家中,家中门房就递了封信给臣,说是有人扔到府门口的。”

    这也就是解释为何他消息还没传开就知道的原因了。

    其他的朝臣听闻御史郑明达的话,不由得你看我,我看你,纷纷从袖袋里抽出一张小小的纸卷,原来,他们同样是收到了这个消息。

    也就是说,有人故意让他们知道的,甚至是故意让他们到皇帝面前弹劾许晗。

    其用意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大家的纸卷一出,都以为是许晗得罪了谁,是以那人要报复她。

    可皇帝不这么想,他想的却是更深意点。

    如今许晗去了边关将局面给震了下来,而且从霍家军覆灭后,许家军和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